来源:新民晚报2009年10月13日
作者:钱滢瓅
标题:上海师大图书馆展出馆藏老教材 112岁小学教科书首次亮相
本报讯(记者 钱滢瓅)“禽、兽、燕、雀、鸡、鹅、牛、羊……”这是112年前中国学童在新式学堂里上的小学第一课。昨天,这本由南洋公学于1897年出版的我国近代首本自编中小学教科书《蒙学课本》亮相上海师范大学。上海师大图书馆在建校55周年之际展出一系列珍贵的馆藏老教材实物,讲述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。
记者看到,这本112岁高龄的《蒙学课本》保存完好,纸张虽已泛黄,但课本上的竖排字依然清晰可见。课本分为初编、二编、三编三册,教学内容与传统的四书五经相比有很大的区别,更接近生活,比如第一课就是教学生区分“禽”与“兽”。课本在形式上,也有了现代教材的影子,比如每篇课文均是先列生字,再列课文。1906年,南洋公学出版了《最新绘图蒙学课本》,吸收西方新式教材的体例,分为德育、智育、体育三大纲,并出现了新颖的彩色插图。
据上海师大图书馆馆长俞钢介绍,教科书是近代学校教育的产物,新式学堂的出现,催生了近代教科书,我国的教科书从引进、翻译到自编,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。上海师大图书馆现藏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各类中小学教材达数百种,近3000册,这次展出的是一些珍贵的藏本。
上海师大馆藏老教材实物展览面向市民开放,展览将于11月18日结束。